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李博)在9月8日举行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音讯宣布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快讯发言人李如刚介绍,经过两年多努力,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其他垃圾减量近30%,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2023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继出台,两年来,北京市1.6万个小区(村)、11.7万个分类管理责任人完成全覆盖。各区、街(乡)、社区(村)组织“两委一站”、楼门长等有20余万人,入户回访714.2万户,广泛发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居民创造垃圾分类条件,方便居民分类,解决群众关心的身边问题,让大家充分享福垃圾分类的成果是我们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如刚说。两年来,北京市共建成固定桶站6.35万个,分类驿站2095座,大件垃圾投放点和装修垃圾投放点各1万余个,探求试用推广可降解袋。李如刚介绍,针对反映聚集的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纳入“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仅上半年解决问题3832件,同比诉求量下降90%,群众身边环境明显改善。融合规范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落实“光盘行动”,推出非居民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法规,按照“多产生、多付费”原则,优化管理办法,推动源头减量。据北京市统计局2023年4月侦察数据映现:北京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1%,参与率稳定在98%以上,92.2%的被访者对北京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与2023年1月相比抬高34.8个百分点。李如刚表示,北京市城管委将紧抓重点行业和要紧环节,落实减量要求,持续开展宣传引导,调动垃圾分类各类管理责任人的积极性,在现有基础上,促进居民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换,慢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此外,23年前北京在地球率先推出“门前三包”法规,在首都城市管理中发挥了要紧效用。近期,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编制了《关于逐步深化门前责任区管理的工作方案》,使门前三包责任范围从原先的“地面”单一“维度”,注入到“三维度”,即地面、立面和空间。新“三包”责任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管理型”要求向“治理型”要求思路的转变,比如在“包市容环境”中非常提出要“扫好门前雪”、按照法规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等,发动市民积极参与。李如刚表示,市城管委将结合工作实际对《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慢慢提高“门前三包”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北京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开展执法检查,自《条例》实施以来,共治理小广告点位2.96余万个,立案1.55余万起,教育违法相对人1.63余万人次。采取卫星遥感、电子运单、在线监控等方式,加强对垃圾消纳的全流程监管,立案查处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违法行为7481起。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轮次“城管执法正确进社区”专项执法行动,稽查小区(村)4.52万个次,稽察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32.76万家次,立案查处生活垃圾类违法行为4.11万起。